一、课程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两大目标,一是国内目标,就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是外交目标,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文交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支柱和基础,2017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人文交流理念教育和传播,让人文交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将人文交流与合作理念融入对外交往的各个领域。正是在深刻认识人文交流的重要意义和全面把握中央对育人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教育部对外交流中心与成都市、青岛市、重庆市共同探索建立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旨在落实中央要求,构建“互联网+人文交流”的新模式。我校与崇州市其他10所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参与中外人文流特色学校建设计划学校,参与项目为国际友好学校结对子项目。项目实施主要途径就是与友好学校共建共享国际理解课程——双师课程。
二、课程构架
学校“书香润养”课程建设理念是基于悠久的书院文化,用浸润式的教育手段来对学生进行正品启智,让每一个孩子都绽光放彩。围绕课程建设目标,学校构建“三阶六模块”的课程结构,以促进课程的落地实施。“三阶”是按课型分类的,包括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特惠课程。“六模块”六模块是指三阶中每一阶包含有两个模块。国际理解课程是属于特惠课程(探究性课程)模块,课程面向个体学生,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这是我校国际理解框架图。 国际理解课程目标以“百年学府•承贤立新,书香润养•世界情怀”的发展纲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课程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 三大课程。基础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双师课程,所有学科都应该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体现学科的融合性。拓展课程分为社团课,熊猫走世界,中外文化交流。这是传统文化+国际文化,体现中文人文交流的人文性。实践课程分为社节日活动,技能比赛,游学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
三、课程开展
(一)前置课程
中方教师作如下准备:
1、熟练操作设备。能熟练进行电脑调试,保证网络通畅,声音画质清晰。
2、认真备课。根据内容学理解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熟悉上课流程,明确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做到心中有数。
3、指导学生前置预习。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要交流的问题。
(二)直播课程
双师课堂不仅仅是添加了一位老师而已,而是通过线上、线下两位老师的相互配合让课程达到1+1>2的效能,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直播课程中需要中方老师做好以下4方面工作:课堂组织与管理;适时对问题进行阐述与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记录学生精彩表现。我校的双师课程选择五年级七个班为试点班级,目前,五年级的师生们和新西兰教师携手共享49节“双师课程”,课程从校园生活、中外节日、景点、娱乐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出发,通过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我校与友好学校新西兰斯旺南诺小学,共同呈现了一堂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熊猫走世界”双师课堂书法课。课堂上,在美术刘老师教写了“你好”两个字后,新中两国的孩子们踊跃展示他们的书法作品,提出了很多新中文化的问题。
(三)后置课程
外教授课结束后,会留出5—10分钟时间,我校老师会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再进行知识的补充、拓展阅读或作业指导,课后老师和同学们还会将双师课堂上自己反思记录下来。
四、收获与建议
收获
(一)对学校而言,有序地催发了教学改革活力。
双师课程弥补了我们英语课堂语境呈现与口语交际的不足,实现地道听说和英语学科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中西合璧打造高效课堂。2020年11月,我校与新西兰斯旺南诺小学进行了线上签约仪式,缔结为友好学校,为今后携手共进、创新前行奠定了基础。2021年3月,崇州市中小学2021年“双师课程”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增强了我校做好教育国际化工作的信心,推动了我校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发展。
(二)对教师而言,有效地引领了教师专业发展。
老师们借助“互联网+”得以实现在线交流、研讨,与外教老师同频共振,学习借鉴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模式。2021年1月,我校与新西兰友好学校斯旺南诺小学开展了“双师课堂”总结及线上教学研讨会,我校英语老师全部参加并全程用英语与新新西兰老师交流,既锻炼了英语口语,又有效提升了专业能力。
(三)对学生而言,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双师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亲切、现实、鲜活的语言实践机会,营造了侵入式英语学习环境,大大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与建议
(一)外教教学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课堂随意性大。
我们固有的教育是按照教材内容,细致安排教学规划和授课方式,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外教不了解我国教育体制,也不了解中国学生的英语能力,加上和中方老师缺乏沟通,造成教学实效性不高。
(二)中外教师主动深度参与双师课堂的课程开发。
加强建立中外教师相互融合的多元化合作团队,主动深度参与双师课堂的课程开发。从课程内容选择、上课方式、问题设置、师生互动等方面合理选择,督促系统,完美展现外教的优势,加快学校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