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教育新闻 编辑:阳光起跑线 黄梦
四川教育新闻成都12月1日讯(张玮)2023年11月29日,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东华小学与马来西亚吉隆坡尊孔华文小学,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国际友好人文交流活动。

情牵中马相约联线
马来西亚吉隆坡尊孔华文小学的李晓灵校长在活动伊始致辞,她对这次活动充满着期待,对两校师生友好交流与合作充满了关怀,对以美食为切入点开展相互交流的效果寄予了厚望。看到两校师生满脸微笑,内心充满真诚与善意感到高兴。以食为桥,椰饺牵手,以文会友,情满中马。

充满特色的椰浆饭
椰浆饭是马来西亚的传统美食之一。做椰浆饭需要把饭浸泡在浓椰浆里后,再把饭与椰浆的混合物拿去蒸煮。有时候,会在蒸煮过程中把打了个结的班兰叶放入饭里,以增加它的香味,也可加入其他的香料使椰浆饭更加香气飘逸。

为了学好做椰浆饭,东华小学的老师们提前准备好了相关的食材,细致的准备过程也使我们十分期待能够亲手制作出美味的椰浆饭。万事俱备,只待今天的边学习边操作啦!
尊孔华文小学的小记者为东华小学的师生介绍椰浆饭的由来和制作步骤,细致的讲解充满着绵绵情意,椰浆饭浓浓的民族特色呈现在讲解的过程中,使我们更加向往吃到可口的椰浆饭。
尊孔华文小学的老师们开始为大家示范椰浆饭的做法,东华小学的老师们赶紧跟着操作,通过视频边学习边制作,不懂就问,紧跟不舍。在两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椰浆饭终于下锅,进入了大约需要40分钟的蒸煮过程。

饱含友谊的水饺情
在等椰浆饭煮熟的时候,东华小学的师生隆重登场,开始通过网络指导尊孔华文小学的师生们包饺子。
“我想给马来西亚的同学们介绍一下饺子的来历”东华小学的孩子自信地介绍到,“饺子的原名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相传东汉未年,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辞官回乡。在冬至这一天,他看见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被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便在当地搭了医棚,支起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在中文老师的指导和示范下,尊孔华文小学的师生们沉浸在包饺子的欢乐氛围中,他们笑逐颜开,手上的活儿也十分细腻,一个个饺子在大家的手中成形,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收获着成果与喜悦。

在老师的指导下,两校教师分别把大家包的饺子倒入锅内,等待着沸腾的清水把水饺煮熟就可以享受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味啦!
快乐美食互分享
水饺很快就煮熟了,东华小学的老师通过视频指导尊孔华文小学的师生们怎样判断饺子的生熟,怎样配料和食用。东华小学的孩子们也很快动起手来,拿筷、配料、装盘,飞快地品尝起来。

水饺尝罢,椰浆饭也煮熟了。尊孔华文小学的老师耐心地指导同学们怎样起锅、配菜、调味、装盘,一盘盘色香味具全的椰浆饭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新鲜出炉,大家美滋滋地享受着充满异国特色的风味美食。

相互了解共成长
品尝了酸酸甜甜的椰浆饭,见识了热情形像的水饺,两校学生好奇地提出了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互问互答,相互帮助。通过问答,使身处不同国度、不同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们彼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也加强了两校师生的心灵联系和深厚情谊。
期盼未来更美好
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转瞬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东华小学副校长李由军为此次活动做总结发言。他祝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对组织活动的工作人员和参与活动的两校师生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希望中马友好人文交流活动能够渊源流长,两校友谊逾加深厚,两校学生快乐成长!